钱学森,中国航天之父,他的事迹想必我们都不会陌生,就连语文课本里都有过关于他的一篇文章。这位伟大的科学家,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开辟了新的历程。
“在他心里,国为重,家为轻科学最重,名利最轻”,感动中国委员会曾在授予他奖项时这样说道。钱学森一心为国的形象,深深地刻在了世人们的心里。
记得在语文课本里是这样描述的钱老,“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,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”,这是他归国的急切,这是他坚定为国家事业而奉献的决心。
“一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”,只恨脚下所踏着的不是轮船,而是火箭。钱老爱国毋庸置疑,但是有人却提出,这位航天之父回国背后的原因,竟然是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。究竟真相是怎样的呢?
展开剩余86%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后,远在美国的钱学森夫妇,两人就开始商量着早日回到祖国,但此时他们所在的地方却对共产党人开始了全面的搜查。
甚至还掀起了一阵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风波。于是,钱学森作为中国人被顺理成章地被怀疑为是共产党人,并且还有其同伙,军事部门把他的证书全部吊销。
钱老当时气愤极了,更加坚定了回国的想法。一年之后,正当他上了港口,却被当地的官员们拦住,逮捕进了监狱。不光如此,他还被抄了家,没收了行李。
整个是不把钱老当人看。当时,美国的丹尼·金布尔就曾说过,钱学森一个人就可以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。总之是经历了多方面的检查,这才证明了钱老的无辜。
中国科学家在美受迫害的消息立即就被传到了国内,这不是间接性地报复国人吗。中国的科技界就开始了通过各种途径援助钱老,我国党和政府也是相当的关心钱学森的处境。
钱老为了能够回国,他通过了各种途径,给自己父亲的好友写了一封求救信,并且转交给了周总理。随即,中方便派代表开始了与美方两国之间的商谈。
为了表示我国的诚意,周总理特别指示,让王炳南在会谈中做出大方的让步,并同时要求美方停止拘留钱学森等留美人员,可是却遭到了美国的拒绝。
后来经过了一年的谈判,周总理最终以11名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,这才得到了美方移民局对于钱学森允许他回国的通知,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。
1955年9月17日,钱学森带着妻子以及一对幼小的儿女,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途,这一路可谓是相当的艰难,不过还好结局得偿所愿。
钱老回国以后,一直到去世,为国家做出的贡献,没有一个国人不知道。而他的儿子钱永刚,却因为父亲名声太大了,就没有人们熟知。
钱永刚在七岁时,就跟随的父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。那一艘轮船,不仅改变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进程,并且还改变了钱老这一对儿女的命运。
1969年,钱永刚应征入伍,先后共担任了技师,技术助理员。并于1982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。四年之后,38岁的他自费来到了父亲曾经所执教过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,继续深造学习。
并且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,有人就要问了,为什么他当时没有在国内上学呢?其实回顾那段历史,1966年左右,正值国内混乱革命期间。
凡是有些知识家都受到了批判,钱永刚在当时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前途,只好是先应征入伍去当兵。并且他也从来都没有因为父亲是钱学森,而受到过什么恩惠。
革命结束后,在部队里听说又重新恢复高考的他,内心是相当的激动且兴奋。可距离放下课本,离开课堂已经近十年之久,况且自己也快30岁了。
但钱永刚的内心却一直想着上大学,于是他便和领导商议,打算去试一试,若是考上了就去念,若是没有考上再回来接着干。没想到这一考便考上了大学。
果真是“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的儿子会打洞”。钱永刚,完美地继承了其父亲的高智商,以及高情商。钱学森也曾这样对他说过,“如果你真的想去,那就去吧,闯一闯,好好干”!
硕士毕业后,钱永刚自然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,计算机软件工程。并且他还成为了各大名校的兼职教授,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馆长。
单单抛开其父亲钱老不讲,光是儿子钱永刚这一生的成就也足以让人感到钦佩,可惜父亲的光芒实在是太过于庞大和耀眼了,以至于总是会忽略他的存在。
如此厉害的父亲,竟然也教出了如此优秀的儿子,这种教育子女的方法大概人人都想要知道,那么究竟钱家夫妻俩是怎样教育孩子们的呢?
根据钱永刚回忆,他说道,父亲对于我们的教育那就是“不教育”。因为钱老向来都不太善于说辞,所以大部分都是以身传教,并且父亲对于祖国的奉献,孩子从小就看在心里。
父母是最好的榜样,钱学森做到了,他用他那种对于科研事业的热情,以及专注的态度,为子女们深深地刻画出了一名爱国爱科学的父亲形象。
甚至有一次,恰好儿子钱永刚路过老父亲的书房,却看到了父亲正在房间里特别专注的看着书,那种认真程度,直接让儿子感到惭愧,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,父亲做的淋漓尽致。
并且钱氏夫妇二人,对于孩子们的教育,并不是太一味地注重于成绩,他们认为结局并不是什么,过程更重要,尤其是见识,作为男孩子,一定要广。
所以钱永刚也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,其妹妹也是一样。阿毛认为,要说钱学森回国,是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,就太过于片面了。钱老爱国是肯定的,爱儿子也是必然的,一个是“母亲”,一个是儿子,两者缺一不可。
发布于:天津市